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

ID:22711663

大小:19.64 KB

页数:6页

发布时间:2023-11-21 04:36:01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1页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2页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3页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4页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5页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_第6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摘要:初中学生在信息科技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差异化的需求和潜能,这要求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明确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以学定教、分层教学、反馈补偿及多元评价实施策略,以期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信息科技;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9-0011-04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形成学生的信息意识,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达到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目标。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是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新课程的五条基本原则中的第二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开展差异化教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如何贯彻这一|原则,这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真实性。随着信息科技早已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选取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载体,让学生感受信息科技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具有实践性。通过动手操作、项目制作、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科技的应用与创造,在探究式学习中发现问题,可以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具有创新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计算思维、编程设计等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未知领域。第|四,具有综合性。新课标强调与其他学科内容的关联和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运用信息科技进行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从而体现信息科技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科技的本质和价值。第五,具有时代性。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新动态,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信息科技的动态发展,提前准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二、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一)因材施教必须正视学生的学习差异

1正视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又要求学生培养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信息素養。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不可避免,因为其在学习兴趣、成长背景、认知能力、动机水平等方面各有特点。有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感兴趣并操作熟练,有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机陌生或缺乏信心,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主题或领域感兴趣或擅长,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主题或领域掌握困难。以上差异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果忽视这些差异,仅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教学,导致部分学生无聊或挫败,甚至失去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正视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二)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不应只看是否达到知识点或技能目标,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进步与发展是相对个体而言的,并不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样的水平,而是要求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观察、记录、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三|)因材施教必须创设人文关爱的课堂创设人文关爱的课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保障。人文关爱是指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人性化的理念。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潜能,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方法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发展,通过关爱和理解,创设温馨、和谐、民主、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鼓励和被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人文关爱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信息科技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三、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一)以学定教策略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论著中提到:“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换句话说,要实现因材施教,就要处理好“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并以学生成长的需求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因此,“以学定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以学定教”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1.“教”服务“学”

2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并达成教学目标。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成为“教”服务“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学习《表格数据处理》这一单元时,七年级的学生可能觉得内容枯燥,对表格公式的熟练应用也存在难度,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结合学校即将开展的活动“校园达人秀”设计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报名到评分的全过程,自己设计达人秀的报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6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因材施教实施策略探究》由用户(巴士用户914173)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巴士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巴士用户914173

上传时间:2023-11-19 09:23:44

认证主体:李*(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北京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巴士用户914173

上传时间:2023-11-19 09:23:44

认证主体:李*(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北京

相关标签